和田玉传播网

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843|回复: 8

[转帖]和田籽皮色加强、二上问题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4-29 01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欢迎注册和田玉传播网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现在染色技术是很高明,不像以前土作坊、土办法了。现在普通籽有普通籽染色方法,高货有高货的染色技巧,一切以经济利益出发,掩盖籽的瑕疵来提高籽的级别达到经济利益的目的。玉友们,特别是初学者很难分辨籽的颜色是否是加强、二上色,在经济上吃了很多亏。因此看到漂亮皮色的籽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判作假色,这样也会错过不少好东西。
接下了切入正题,说说籽料皮色的判别,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玉友指出,我和其他玉有也能提高鉴玉水平。和田玉籽料大致有水料和深坑料。先说水料,就是河床上面或很浅的沙砾中捡到的籽料,光白籽就是属水料(这点大家都不会有什么疑问的吧),这类籽由于长期经过日晒、河水及温度作用,也就是自然分化作用,在这些作用下,籽料的玉质部分就暴露在外面,表面很难留下玉质部分以外的东西,光白籽就是这样产生的。由于河流会改道,将一些原来古河道的籽(大部分有很重的沁,类似于古玉)重新进行类似于前面的自然分化,使得这类籽又露出本身的玉质部分,沁的部分也由于自然分化作用没有了或残存一部分,这就是水产籽的皮色来源。水产籽(这里姑且这么称)皮色特点就是1、不吃刀。这皮色虽属次生物,但经过上述自然分化,质地也接近本身玉质,硬度和玉质部分没有区别了。2、有沁的地方呈凹陷状,低于本身玉质面层。这点大家估计稍加观察就会看到的,我也不累赘了。以上二点一般加强、二上很难做到,特别是第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外面有些籽有僵,僵上也有色,这就明显是染色的了,目的也太明显了。
深坑籽料皮色辨别就又不一样了,这类色应该像古玉一样算沁色了。这类籽皮色、沁的部位吃刀且干结。有的玉友拿到手后就很茫然,统统弃之。其实这类籽也有一大部分是好东西,是不可多得的宝贝,可激发许多创作灵感到作品中去,成为绝品佳作。这类籽的判别也要分两类,一、生坑刚挖出的籽(和古玉差不多)。这类籽刚出土层,还保持生坑状态。玉质好的部位没有沁,这叫窗。从窗口可一窥大概玉质的颜色等级及优劣,出于玉德中的“忠、信”之说。沁色的部位不见本身玉质。沁来源就是外界物质和本身玉质产生的次生物,它是长期缓慢形成的。由于是缓慢形成的,沁的表面硬度到越接近玉本身硬度是不一样的,越到里面硬度越高,盘的时候也就越盘越油润就是这个道理。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刚出土时沁表面有一层碱化物质,有的像白色的,有的灰不拉几的膜,但手指挂不动,保护着受沁的部位(这是我观察所发现的),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盘开来才能见到真正的沁色。因此市场上那些开门见山大红大紫的东西就很可笑了。二、经过盘玩,盘出的籽(也和古玉一样脱胎了)。这类籽非常漂亮,沁色与玉质融为一体,用语言表达就是“熟、润、透”,如脱胎玉一样,就是让人一看就喜欢的那种感觉,市场上也不多见,要仿出这种感觉是不可能的。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4-29 01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和田玉不同品种实物样品↓


墨玉、糖玉、青玉的颜色过渡实物样品↓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3-4-29 08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么有图片!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3-4-29 12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说的挺好~上图片对比一下~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3-4-29 13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说的不错,。就是图烂看不到呵呵  (支持多发经验交流贴)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3-5-1 10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图有真相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3-5-1 21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求图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4-10-7 15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不到图啊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发表于 2015-3-28 13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求图。
继承和田玉文化,传播和田玉文明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新疆和田河边自挖和田玉籽料,河边价格,包真专场现场拍卖,数千块和田玉籽料原石欢迎自选,每天都更新。
最低的和田玉价格,最专业的和田玉鉴别,最人气的和田玉论坛,和田玉传播网欢迎您的加入,一起来玩和田玉吧!
本网站所刊登的和田玉图片及相关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题资料,均为[和田玉传播网]http://www.kaxitixi.com
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严禁下载复制使用。
更多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