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注册和田玉传播网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再说开料。
江春源表示,玉石是非常珍贵的材料,一定要做到因材施艺,不浪费一点好料,这就需要认真地“审玉”。“和氏璧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,大家都知道玉外面有一层璞,里面是什么样有时根本看不到。除非是有经验的人,才可能仅仅通过玉璞就能了解各种玉料的毛病或问题。而开料间就是学习审玉的最佳场所。只要有心,通过切割开的玉料,就能看到表面的纹路是如何影响到内里的,并通过设计师的划分去了解毛病是如何被找出并去掉的。”
曾经,有位朋友找江春源帮忙设计一棵白菜。第二天中午,朋友开车运来了石头,因为料太重,江春源没让他搬出来,就放在后备箱里看。借着日光,江春源很快看懂了这块料,并直率地告诉朋友:“不行,这料不能做白菜。”朋友急了:“这块料皮好肉好,怎么不能做?我就想收藏一棵您设计的白菜。”江春源说:“料是好料,也是棵做白菜的形状,但是能做菜心的地方有道毛病,做出来了只能算次品,不仅本钱挣不回来,估计想送出去都没人要。”
朋友一脸狐疑,但还是信了他,选择做了别的题材。开料的时候,果然那毛病如江春源所说的,一直深入到了里面。江春源对朋友开玩笑说:“这块料几百万年前就想好了,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做棵白菜。”
所以,在“审玉”过程中,江春源特别强调不能带着特定的目,一定要做到“心如止水”,纯粹地去找缺点和挑毛病,只有对整块料的毛病都心中有数了,才可以琢磨如何设计利用有效部分。“不能一上来看到某块料像瓶的形状就做瓶,像个人物就去做观音,甚至说我就要买个做什么题材的料,更不能带着发大财的心态去看料。那些烧红皮、滚籽料的不就是摸准了很多买料人的心才公然作假吗?”
对于普通的藏家而言,要怎么去“审玉”呢?江春源的建议很简单,就是多去看,多去问,并对玉石做“有罪推定”。“玉器这个行业有个很好的风气,就是无论卖料的还是生产的,从来没有谁不许你慢慢去看的。有兴趣的人,就常去玉料市场、工厂或作坊观看,那里肯定有原石也有半成品。这只是第一步。接着就要去卖原料的地方看,把心得和实际一一对应上。这几年玉料价格飞涨,大家就更要慎重、慎重再慎重。看到任何玉石,得先认为它是有毛病的,必须用有效的证据来说服自己它值得购买。”
对话江春源——
青海料利用率很低 俄料的贼光会削弱温润感
广州日报:您进扬州玉器厂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了,在您看来,扬州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?
江春源:扬州地处南北的中间位置,所以在玉工上也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态势,既有南方的秀气,也有北方的雄伟,显得稳重、大气又玲珑剔透、做工精细,可谓“圆润中见灵秀,典雅中见精致”。
广州日报:您的著作《源来如此——螳螂白菜六讲》在业界获得了很好的口碑,您写作该书的初衷是什么?
江春源:我的初衷是传承,让我的经验、思考和创新可以更好地留给后代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我要肩负起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。一些交往数十年的老友老同事们常跟我谈起,扬州玉器厂的第一批老前辈都是清末民国人,他们多是为糊口谋生而入行,文化水平低,手艺传了却没留下只言片语的心得经验,实在是憾事。玉器业历经数千年口口相传,到我辈已然打破了传统家庭作坊模式,确实也该结束老旧的传授方式。
广州日报:按照新的国家标准,现在和田玉的范围大大扩展,青海料、俄料、韩料都可称为和田玉,您觉着这合适吗?
江春源:在我看来,这样是不太合适的。虽然俄罗斯料、青海料、韩料就矿物成分看,确实跟新疆料差不多,但由于产地的差异,其他料的质地都不及新疆料。所以,我认为各个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可以统称为白玉,不应该叫和田玉。和田玉就应该特指新疆的和田玉。譬如羊毛,内蒙地区也产羊毛,新疆也产羊毛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也有羊毛,但人们绝不会混为一谈。否则,刚刚入行的人容易受骗上当。像青海料的商家、矿主,宣称自己的玉石是和田玉,跟新疆的一样,不过是为了抬高自己石料的身价。
广州日报:那就您看来,其他地区的白玉是否有收藏价值?
江春源:我认为藏家还是应该以新疆地区的为重心。和田料无论是籽料还是山料,都很不错。而像青海料,放上几年以后,颜色会变成暗灰或暗黄。俄料中顶级的还可以,一般的也泛黄。不过,总体而言,俄料比青海料好一些。另外,青海料的利用率很差,白的很少,外皮也比较厚,有水线,质量不太高。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温其如玉,青海料、俄料的贼光也会削弱温润感,所以大家不太认可。
广州日报:在具体实操中,不同地区的玉料,手感上有没有区别?
江春源:有很明显不同。如果是和田白玉,工具一上去就会觉得很顺、很流畅,做出来线条很到位。但青海料不行,会觉得涩,所以很难做得像新疆料那么精美。
|